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智库视点|短期防断链、长期避转链,中国制造保(2)

来源:智库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球性危机引发的衰退往往会敲响民粹主义的钟声,在以往的贸易史上容易催生高关税和贸易壁垒,在如今的全球生产网络下则可能演变为技术链的断链风

全球性危机引发的衰退往往会敲响民粹主义的钟声,在以往的贸易史上容易催生高关税和贸易壁垒,在如今的全球生产网络下则可能演变为技术链的断链风险。虽然美国在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上对中国市场也有一定的依赖,但若从战略遏制的角度,美方仍可能以补贴其国内厂商的方式实施特定技术或产品的出口管制。"断供"对美方的影响是局部和短期的产品销量下降,美方在中长期可通过与亚太同盟国重构全球生产网络来化解,但对中国则意味着中高端制造业产能的可持续风险。

中长期防过快"转链"风险

中国制造业在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产业在地理维度上的变迁,是各类要素资源空间重组过程。无论是广东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腾笼换鸟"(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还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产业输出地和输入地都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了升级。

产业的跨境转移无疑是一种更大空间尺度上的"腾笼换鸟"。日本和韩国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中国输出产能,为其本土企业朝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等高价值环节升级创造了条件。如今,原以消费品见长的日企更多专注于提供高端资本品和中间品,三星电子七成的营收也来自于芯片产业而非电子终端产品。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向东南亚、南亚跨境转移的趋势较为明显。但这种低端环节的"产业转移"并不是成套的"产业链转移",中国通过中间品和资本品贸易反而巩固了亚洲区域生产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我们以近期讨论较多的"中美越"贸易关系为例。2019年,越南对美国的出口比上年提高了175亿美元,而中国对越南资本品和中间品的出口增长了123亿美元。不难看出,中越之间的产业转移是一场各得其所的产业链重构。

但近两年接踵而至的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按经济规律调整的进程。除了要素成本和分工效率,关税成本、出口管制和供应链风险也成为跨国公司空间决策的重要变量。中国制造业是否会因此遭遇过快"转链"的风险呢?

从效率账分析,中国制造业仍保持较强的产业链集群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机器替人"的步伐,即使像纺织这样原本被视为"传统"的产业也越来越具备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征。虽然劳动成本跨境套利仍是驱动全球生产网络调整的重要动力,但其重要性在新技术重塑的生产流程中有所下降,全球基于劳动成本套利的跨境贸易在减少,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链配套能力、劳动者技能等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优先考量指标。

图2 部分地区的苹果公司工厂分布数

资料来源:苹果公司网站和笔者整理

笔者近期的一项研究梳理了苹果公司前200家供应商在全球开设的802家工厂的地址信息,其中有382家工厂位于中国大陆,全球占比为48%,约为工厂数排名第二的日本(128家)的3倍。单是苏州(75家)的苹果工厂数,就接近越南(18家)和印度(8家)总数的近3倍(见图2)。数字对比的背后并不只是量上的差别,当我们根据供应商财报整理出各家工厂的主导产品,就能发现382家苹果中国工厂构成了一个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产业供应链。由于中国的制造业能力仍处于提升通道,这样的产业链集群优势难以被撼动。而且根据我们的调研,即使像纺织服装厂在越南的建设投产周期也在2年-3年,因此成产业链跨境转移的重构成本、时间成本和技术成本都高不可攀。

从风险账上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应对疫情的表现成为了加分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而言不啻于是一次极限情境下的压力测试,而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表现出了足够的韧性和弹性。所谓"韧性",是指外部冲击到来时产业链供应链维持必要生产和服务的能力。即使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2月,中国的食品制造、卫生防疫品制造、水电煤气热等基础供应仍然保持正常运行。所谓"弹性",是指产业链和供应链快速恢复到常态水平的能力。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部分环节出现短暂停顿之后,依靠制度优势、数字技术优势、物流基础优势和社会组织优势,在主要经济体中最早恢复了各条产业链的正常循环,成为维系全球供应链运转的最重要力量。中国制造业在复工复产中展现出的韧性和弹性,对于提高跨国公司对中国供应链安全的信心,巩固中国产业链的根植性,有着正面的作用。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zonghexinwen/2020/0714/382.html



上一篇:智库文章:澳大利亚新版国防战略为何急于“转
下一篇:东方智库丨侄女出书爆猛料,特朗普麻烦大了!

智库时代投稿 | 智库时代编辑部| 智库时代版面费 | 智库时代论文发表 | 智库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智库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