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库时代》刊物宗旨[06/28]
- · 《智库时代》征稿要求[06/28]
- · 《智库时代》投稿方式[06/28]
- · 《智库时代》收稿方向[06/28]
- · 《智库时代》栏目设置[06/28]
从商业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中国资本市场正在(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周伟丽:安芙兰最早关注的是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投中了很多不错的公司。但后来我们发现,互联网的天花
周伟丽:安芙兰最早关注的是在商业模式上创新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投中了很多不错的公司。但后来我们发现,互联网的天花板和下一步产业升级的重点在于底层科技,所以我们就把赛道从平台经济,转向了底层的科技创新上。
另外,早期重研发的公司,政府除了提供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资金方面的支持,如果能够安排相应的金融政策,对他们帮助会更大。
黄依群:每一个机构都有它的基因,基石资本主要集中在ToB方向。我们看生产端、材料端,底层技术的研发端,进而向上摸索到前沿技术。
董效飞: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到依靠金融来推动产业升级,这个过程是要做出巨大改变的。请问下各位,你们有什么好的见解?
董效飞:接下来想聊的是,未来政府支持创投风投,青岛可以做出哪些差异化?或者其他地方政府支持风投有没有值得青岛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姚承:在我看来,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
董效飞:除了纳斯达克,美国还有三四板组成的场外市场,为场外公司提供多渠道上市。这方面也请周总讲下您的看法。
从输入的角度上来看,中国的政策驱动会更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比较强的刺激,但负面影响是持续性不足。美国政府的作用,周期会比较长,他们主要依靠市场作用来调节,充分发挥学校、科学基金等机构的作用,其资本支持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最终被市场接受。并不像中国政府,是一个直接指令的关系。
其次,当地政府对在每个阶段、不同模式、不同行业的公司,提供的评审和支持不能是千篇一律的。
跨境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投过一个玻璃行业的B2B平台,虽然是商业模式创新,但融合了saas技术,提高用户粘性的同时,还给产业做了进一步的升级,目前估值已经突破50亿。另一个是2015年投的生物医药项目,这家企业走访了美国西海岸的重点科研院所和医院,孵化了很多处于专利期的科研成果,目前都走到了临床一期、二期,成功率非常高。
董效飞:我想问一下王平总,从您和创业公司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政府对创业公司的金融支持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在中国,很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供给也不平衡。地方政府的诉求就是,希望通过创业投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创业公司的发展,特别是科技创业公司。但在我们来看,较大的难点是人才的供给,人才都集中在一线城市,政府要做的是如何把人才吸引回来。
随着中国对美国科技项目的挖掘,美国政府逐步关闭了向中国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大门。总体上来说,美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是好于中国的。原因是,美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时间长,有一套成熟的专利转化系统,顶尖大学的教授专利甚至一万美金就可以转让,他们非常鼓励教授拿专利去做成果转化。
在科技创新领域,有几点心得分享:
比如,投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00万,投进去1个亿,最后10个项目全部死掉。另一个是,投了一个项目,投资1000万,退出的时候是一个上市公司,哪个对当地经济活力贡献到底哪个高?
周伟丽:第一,我觉得青岛可以在投行政府之路上再往前走一步。这两年,各个地方的国有资金在投资规模上都越来越大。青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招引环境好,未来青岛可以丰富下创投领域的资金来源。这样由政府主导、民间机构配合的方式能招引更多优质标的。
第三,加大引入投资公司总部的政策力度,每个投资公司都聚集了大量的拟投、已投企业,将会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另外,青岛离日韩很近,可以招引一些日韩优质的上市公司,成为在中国东亚区域的桥头堡。
国内有一点很好,如果拿到临床批文也会有一些奖补,后端支持做得也还可以。不过早期的支持还需要再强化。
总之,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结果,所以采取的措施应该更加务实。
文章来源:《智库时代》 网址: http://www.zksdbjb.cn/zonghexinwen/2022/0615/1746.html